受制于城墙的矩形格局,这条长长的巷子也理所当然地分成了东西南北四段,我今天要说的,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局部。进文昌门右拐,步入南顺城巷,行百余米,至开通巷南口东侧,有一座颇有几分古建色彩的两层小楼,一楼临街一侧,全是一间、一间的商铺,其中一间,门头高挂“朱秀英梆梆肉葫芦头”的金底黑字牌匾,非常醒目。朱秀英老人,是这家泡馍馆的创始者,已经仙逝,如今主持生意的,是白小强和朱澄这两位朝气蓬勃的汉子。听他俩说,这里是“朱秀英梆梆肉葫芦头”的起根发苗之地,尽管眼下在西安城里城外已经有了多个直营店,有的店规模要比这儿更大,但经营者仍然是把这间店铺视为自己的“旗舰店”。
比起醒目的牌匾来,店堂却显得太狭小了,只能摆得下五六张不大的餐桌,连同透明、可以让顾客一览无余的操作间在内,面积怕也不过四十平方米左右吧!主家介绍说,这是临时租用的经营场所,原来的店堂就在往西走不远处,正在翻修改建。让人开心的是,小店门外的人行道足够宽绰,虽时届初冬,但一排行道树并不显萧索,店铺对面、巷子的的另一侧,则是气派的明城墙。并非步行街的顺城巷,来来往往的汽车却不多,于是,这里就成为了一个足够安静,又绝不死气沉沉的所在。时值饭口,行道树下一字排开的七八张小桌子,还有室内的几张餐桌,几乎坐满了顾客,我和老伴儿在室外的一张桌子旁安坐。一边掰馍一边和主家闲聊,什么是不是天天都是顾客盈门呀,什么占道经营要不要和城管、和左邻右舍协调呀……是日,冬阳高照,阳光透过行道树的枝叶落下来,斑驳的有趣,温暖的让人喜欢。在这样一个既不嘈杂的让人烦乱,又充满生机、洋溢着烟火气的好去处,享用水准不低的西安名小吃梆梆肉、葫芦头,感觉真是好极了!
粗略来分,市场上的餐饮行业,一类是满足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之需,另一类则是提供高档或较高档的宴席服务;在我看来,前者应该更为重要,而五花八门且价廉物美的地方小吃,就是让上班族填饱肚子的主要餐品。经营小吃,保持独特风味和保障卫生安全当然丝毫不能马虎,但除此以外,店堂装修的豪华、餐具使用的考究等等,皆不可过分追求(成本上去了,还不是要顾客买单);并且,只要不影响交通,对路边摊的容忍,宜宽不宜严。要知道,城市不仅仅、甚或主要不是供游客观赏的一道景色,而是让众多市民能够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舒适的生息之地。一个有早市、夜市、路边摊的城市,一个能够让老百姓花尽可能少的钱、以尽可能便捷的方式、吃到尽可能丰富多彩美味的城市,才足以让市民对其生发依恋、热爱之情。我对白小强、朱澄二位表示:文昌门里沿顺城巷向东百余米,这个地方的“风水”太好了,既毗邻闹市,又闹中取静,既天蓝日丽、树绿风和,又有充满沧桑感的厚重城墙相伴,怪不得食客趋之若鹜呢!搬回翻修好的店堂后,一定要努力和城管、和左邻右舍搞好协调,继续坚持路边出摊,以便让更多的人更长久地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快乐!
当然,亚圣孟夫子有言:“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所以,进口之物在味道上达到的高水准(通俗表述,就是好吃、味儿正),才是巩固回头客、吸引新顾客的第一要素;对这一点,白小强、朱澄他们,肯定体会更深刻,无须我在此饶舌。“朱秀英梆梆肉葫芦头”在蓝田县设有一座中央厨房,对精心采购来的优质食材进行一丝不苟地加工后,再送往多家直营店进一步料理面市。我之所以对这一家风味小吃店产生兴趣,并准备成为其回头客队伍中的一员,此缘由之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