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这世上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于是他用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将亡妻名留青史,更以一词《猪肉颂》将自己的土味儿吃货形象推上了历史的神坛为后人所膜拜,正如霞客爱游一样,我们在吃着东坡肉的时候,脑海里难免浮现出那句: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吃货的世界中,从来就没有什么诗和远方,他们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吃的,和不能吃的。
三千余年历史的十三朝古都在岁月的长河中将中华大地的美食精粹汇聚于此,来自五湖四海的烟火人踩着时间匆匆来去,在美食的世界里毫不吝惜并骄傲的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朵小小浪花,又将这些浪花装在行囊之中传遍中华大地。
外焦里嫩,内部如千层饼般层叠有序的腊汁肉夹馍,趁热时一口咬下去,香酥可口爽而不腻;分为多种流派的陕西凉皮,擀面皮;享誉盛名的牛羊肉泡馍,以其精心的烹制过程、厚重醇厚的味道、香气扑鼻勾人食欲的特点而让食者回味悠长;一口下去满嘴生香的贾三灌汤包;配上一碗粘稠又香辣可口的肉丸胡辣汤或岐山臊子面,顺意便可以将最为挑剔的味蕾推到这世间的极致。
对美食的追寻从踏入回民街开始
从飞机俯冲向咸阳机场开始,空气里仿佛就已经开始弥漫起一股厚重的金戈铁马的味道,踏下飞机的那一刻情不自禁的使劲踩了两脚,心底里为自己能够每一步都踩在历史上而欢呼雀跃,晚风裹着文化从时间的长河中吹来拂面而过,回民街的灯火霓虹就亮在了眼前。
来回民街享受美食最好要有本地的朋友做陪,他们最了解哪家店好吃,哪家店是舶来品,钟鼓楼的灯火辉煌之下虽然流溢着纯正的西安味道,但也不乏羊头狗肉之流,老孙家小吃热闹非凡,麻辣羊蹄摆出世间最撩人的万种风情,网夹馍香飘四溢,臊子面不时发出滋拉滋拉的泼油声;红柳羊肉摊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羊肉泡馍的大锅汤喷涌出蒸腾的热气。
然而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着自然规律的,就如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必然有普通人和出类拔萃的明星,回民街里的摊位包容四海广纳九州,但并不是每一个摊位每一家店都受到大众的欢迎和认可,更多的小摊小店只是在勉强糊口的同时充当着众星捧月的角色,比如鹤立鸡群一般的贾三灌汤包就是回民街里一颗并不显眼的明星,它外表冷冷清清低调无比,但当走进内部时它的熙熙攘攘瞬间便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鲜明对比的冲击感。
然而,对于真正的吃货而言,回民街只是西安这座古都美食之路的开胃小菜,而已。
美食是相逢最美好的理由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份酿皮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份。
故老相传,秦始皇时某年大旱民不聊生,很多地方都是粮食大量减产严重影响了税赋的征收,农民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谈得上纳粮?当时有个叫李十二的农民是个心思灵巧之人,他苦思应对纳粮之策时灵机一动,把稻米拌湿后碾成了米粉,再辅以调料搅拌蒸熟,于是最早的米皮就这样出现了,李十二将其作为贡品呈给始皇,始皇吃后大喜并将此物钦定为贡品,以米皮代粮纳贡从而免去诸多苛捐杂税,可谓造福了一方,而米皮的制作技艺也由此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逐渐走进古都千家万户的饭桌,成为了一道历史知名小吃。
在老西安人的眼中,酿皮子既是主食,也是茶余饭后的小点零食,尤其是夏日炎炎酷暑之时,其清凉可口,开胃解暑的特色更是广受欢迎。先将提前做好的皮子切成条状或方块片,加入适量的面筋,辅料则以酱油、醋、蒜汁为主,放入一点点盐和芝麻油为宜,再配入香菜和黄瓜丝,根据个人口味调入独有陕西特色的辣椒油。拌好的酿皮子呈半透明状,其色泽莹黄玉亮,入口细腻温润十分柔韧,或盘或碗,可在街头小吃也可登堂入室,来到西安,如果不来上一份酿皮子,实在是一件莫大的憾事。